发布时间:2025-11-02 11:21:48 来源:知止不殆網 作者:許雅涵
一季度家電行情雙線下滑、疫情麵擴大消費受到影響、工商業生產和供應鏈受到影響,這三個因素或對618電商大促產生重要的影響。
今年3月以來,我國本土疫情呈點多、麵廣、頻發之勢,相關地區均加大了疫情防控力度,對消費恢複帶來製約。作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家電行業的表現雖然沒有旅遊、餐飲行業那麽慘,但是同樣麵臨著衝擊和挑戰。
要知道,這波疫情衝擊了物流體係,使得工廠出貨緩慢,大量的產品堆積在倉庫之中。而疫情對家電行業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從供應端到製造端,從物流體係到終端零售,幾乎每個環節都受到了波及,無法獨善其身。
盡管疫情逐漸放緩影響減弱,但【藍科技】認為,今年618電商大促對家電業來說並不是樂觀。一是網購越來越理性,幾年前的電商增速放緩是很好的例證;二是在收入減少、未來充滿太多不確定性時,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支出和消費頻次,是消費者達成的共識。比較樂觀的估計是,家電業618可能處於上漲,但增速將會進一步放緩,原因有四:
一是一季度家電行業“量額”齊跌,原材料供應高位運行推高成本。
剛過去的2022年一季度,家電行業正麵臨新一輪的“下滑”危機,交出了一份“量額雙降”的銷售單。根據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家電市場整體零售量規模12274萬台,同比下降17.2%;零售額規模1430億元,同比下降11.1%。其中,線下市場量額同比下滑均在兩位數以上;線上市場也罕見性零售額下降7.5%,零售量下降超15%。
從供應端來看,疫情導致原材料供應出現短缺,再加上歐美發達國家大量放水,資本湧入期貨市場,導致原材料價格近兩年始終處於高位,這些都加重了家電企業經營成本壓力。第二季度開局後,內外環境局勢並未出現明顯好轉,可以說未來一段時間家電業都將承壓前行。
二是當前消費預期出現前所未有的新低。
相較於供給端的損失,疫情對居民消費能力及消費信心的影響,則更直接且更長遠。家電市場的興榮,最終還是要回到消費力這個核心上,也是疫情反複之下影響家電銷量的根本要素。在今年很多地區封控的早期階段,消費者的信心受到了一些打擊,很多人就業、收入受到了顯著影響。
據相關機構作出的調研報告顯示,疫情不出意外地影響了四線以上城市工薪階層白領這些群體的消費能力,接近60%的受訪者疫情以來收入水平有所下滑,而僅有15.6%的受訪者在疫情之後的消費支出有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人們的消費欲望進一步降低,而收入和存款預期並未提升。緊縮消費、手握現金、應對危機,是當前大部分人的共識。而這勢必會對人們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尤其是購買大件家電方麵更為明顯。
三是疫情進入第三年,部分家電市場已被提前透支。
疫情持續存在近三年之久。記得2020年當第一波疫情消退之後,消費的需求和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從而刺激消費者對健康類家電需求高漲。有著消毒、殺菌、除味等功能的家電進入成為很多人的首選。另外,“宅經濟”的興起也帶動了生活小家電的消費潮流,消費者更願意為更舒適的生活方式付費。網紅小家電,新興品類家電和個人護理家電深受消費者追捧。
疫情的反複,導致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保守型、收緊型消費已經批量出現,這將會帶來家電消費的收緊。事實上從2020年開始,類似618、雙十一促銷節日變開始一定程度遇冷。2020年雙十一當天的銷售額,隻有3328億元,遠不如2019年的4101億元。2021年全網銷售總金額則是3146億元,相比2020年進一步下降5.47%。
四是下半年市場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很多人不會為618埋單。
要知道如今疫情多點散發是消費複蘇不穩定的重要影響因素。由於上海等不少地區仍處於管控之中,諸多生產工作還未完全恢複。因此因疫情防控要求,物流運輸等方麵還將會受到影響,這必將會影響消費熱情。
除此以外,當前全球通脹壓力繼續攀升、俄烏局勢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外部因素疊加在一起時,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供應鏈建設等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最終傳導至終端用戶時,更多人的選擇是保守消費。因此,這將對2022年消費產生持續壓製。
分享免責聲明:家電資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係方式:[email protected]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麵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並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相关文章